长期以来,染色质的高级结构及其动态调控就像一只黑匣子。
大多数科学家需要定期发表论文,以保住他们的工作、获得晋升,或者得到下一份工作。我自己没有团队,但会和另外约10个人互相帮助,一起做学术侦查工作。
有时,我会收到关于某一特定论文或作者的线索。《中国科学报》:人工智能(AI)有助于甄别图片问题吗? Bik: 软件可以提供帮助,例如将一张图片与所有发表过的图片进行比较,或是找出较少的重复或被旋转/拉伸的图片,它们很容易被人眼忽略。我主要通过查看数据发现被复制的图片。(注:被指造假的多篇论文中的Western blot条带呈非常有规律的间隔,呈哑铃状或蝌蚪状。在美国和南美也有几个案例。
《中国科学报》:有人批评一些资深研究者走上管理岗之后,仍然在论文中署名。我(现为加州森尼韦尔市图片分析顾问)主要向涉嫌学术不端的高校或出版商建议如何筛选有问题的论文。对某个特定国家没有偏见 《中国科学报》:有人说你对中国科学界具有针对性。
去年11月,我对自己在Pubpeer上举报的约1300篇论文报道做了统计,其中775篇是半年内发布的。例如,比利时鲁汶干细胞研究所所长Catharine Verfaillie、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病理学研究所所长Adriano Aguzzi以及荷兰前研究部长、现为癌症疫苗企业家的Ronald Plasterk等。我们都感到做实验或呆在实验室的压力,甚至被迫做不想做的事情。还有人把我的住址贴到了网上。
不过,要找出刻意篡改的图表就要难得多。需要能够调查不端行为的独立组织,还需要在发现不端行为后产生适当的结果例如禁止科学家获得资助或发表文章。
我的大部分可见工作,比如在我的博客和推特上举报造假等,都是无报酬的。Bik发给《中国科学报》的个人信息:她在荷兰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前曾在斯坦福大学和企业工作。就像我们在蝌蚪论文工厂中所看到的那样。) Bik: 这似乎与中国医院的一个非常具体的要求有关,即让年轻医生发表科学论文,但却没有给他们真正做研究的时间和资源。
需要能调查不端行为的独立组织,还需要在发现不端行为后产生适当的结果例如禁止科学家获得资助或发表文章。我想尽我所能地回报科学。作者:冯丽妃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7/20 21:06:4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已举报约3500篇问题论文,她专挑中国下手?|专访 作者 | 冯丽妃 曾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毕克(Elisabeth Bik),因多次揭露中国科研人员涉嫌学术不端和造假,而在国内声名鹊起。受到吸引,就开始用谷歌学术查找存在文本抄袭的科学论文。
2016 年,Elisabeth Bik 对 2 万多篇生物医学论文进行了人工分析。但我也只能查出简单的重复。
《中国科学报》:到目前为止,你发现了多少篇造假文章?各国有一个比例吗? Bik: 到目前为止,我一共举报了约3500篇论文。现在,你如何养活自己?是否有工作团队?你如何定位自己现在的身份? Bik: 我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偶尔的科学顾问。
科学作者有严格的界定,顶尖科学家即便身处管理岗,但只要仍参与经费申请,每周与学生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见面,帮助他们合作、产生新想法、修改论文,那么参与论文署名就是可接受的。这在我意料之中,因为大多数科学论文都是由美国或中国相关机构发表的。Bik推特上自称直率而尖锐 《中国科学报》:今年,你检举过一些中国资深研究者图片使用不当,在国际上是否有过类似案例? Bik: 在全球范围内,我举报过不少高级别专家。其他论文来自30个不同的国家。《中国科学报》:对于维护学风,你有何建议? Bik: 我们需要更好地奖励同行审稿人,让他们和编辑更好地筛选稿件。我也会从以前发现的问题论文中找到上百条线索。
《中国科学报》:是否曾因检举一些造假情况而受到过威胁? Bik: 我收到过充满仇恨的推文和电子邮件,人们用不友好的名字称呼我。我们需要政客们倾听科学家的意见,而不是让科学家受到政客的压力。
要么,对那些只想帮助病人的医生,取消发表论文的要求。7月20日,Bik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查的是有问题的论文,不论来自世界哪个地方,对某个特定国家没有偏见。
中美作者发表的论文最多,因此两国论文中存在的图像复制现象也更多。这中间大多数(200/775)来自美国研究机构,中国的论文排名第二(106/775)。
这就像侦探工作,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调查,偶尔会发现可疑的内容。《中国科学报》:为什么会选择聚焦图片造假? Bik: 因为很容易发现图片重复,或者部分重复。结果表明,多达 4%的图像可能包含重复、抄袭等问题。我有一些积蓄,偶尔也做些咨询工作。
目前,Bik在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等报道了约3500篇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如果能取消这个不可能的要求会是好事。
我只是帮着找了几篇这样的论文。需要更好的导师和教授,在实验室里创造良好的氛围,允许实验失败,消极的结果也可被视作发现。
要么,给那些想成为研究人员的医生时间和实验室,让他们去搞研究。) 《中国科学报》:一般你是如何发现造假线索的? Bik: 每天的情况都会不同。
所以这些医生处于绝望的境地,他们希望通过晋升来养家糊口,而唯一的出路就是从论文工厂买一篇论文。要让不端行为产生后果 《中国科学报》:从2016年起,你辞掉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的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正因如此,有人质疑Bik特别针对中国学术界挑刺。欺诈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有,或许人们永远无法完全阻止它
需要能够调查不端行为的独立组织,还需要在发现不端行为后产生适当的结果例如禁止科学家获得资助或发表文章。Bik发给《中国科学报》的个人信息:她在荷兰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前曾在斯坦福大学和企业工作。
我为这些事感到难过,但我知道,我做这些工作不是为了交朋友。作者:冯丽妃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7/20 21:06:4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已举报约3500篇问题论文,她专挑中国下手?|专访 作者 | 冯丽妃 曾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毕克(Elisabeth Bik),因多次揭露中国科研人员涉嫌学术不端和造假,而在国内声名鹊起。
有时,我会收到关于某一特定论文或作者的线索。Bik推特上自称直率而尖锐 《中国科学报》:今年,你检举过一些中国资深研究者图片使用不当,在国际上是否有过类似案例? Bik: 在全球范围内,我举报过不少高级别专家。